Sunday Jun 16, 2024

OpenMediaVault區網資料分享設定

藉由開源軟體的發展與硬體的強大,我們可以在家裡或公司自行建立各式各樣好用的服務,以滿足生活或工作所需要,而在資料分享與備份之中NAS便是最常運用的設備,想知道一些相關介紹可以看看這個網頁,而這裡將針對OpenMediaVault做實務上的介紹,介紹將會分以下幾個章節說明。

  1. OpenMediaVault安裝

  2. OpenMediaVault各設定說明

  3. OpenMediaVault區網資料分享設定

  4. OpenMediaVault外掛OMV-extra安裝與啟用
    以下補充章節,將陸續完成。

  5. Openmediavault的防毒Clamavmonit設定

  6. Openmediavaultftp使用設定

  7. Openmediavault的rsync使用設定
  8. Openmediavault6(OMV6)release–煥然一新的GUI介面

  9. OPENSOURCE應用-OMV建立便宜又好用的NAS

  10. OPENSOURCE應用-使用rsync做資料備份(待補)

如果還不知道要如何安裝OMV的朋友可以點擊OpenMediaVault安裝,有問題歡迎隨時留言或聯絡喔。

或者你還不確定你要的功能OMV有沒有也可以參閱OpenMediaVault各設定說明,如果想要設定如何使用OMV做區網資料分享也可以參閱OpenMediaVault區網資料分享設定,當安裝好omv後我們可以使用預設帳密登入系統,也請記得更改密碼跟使用https瀏覽,如果需要更多的外掛功能與要使用到docker,也可以參閱OpenMediaVault外掛OMV-extra安裝與啟用,基本上我不建議將Nas使用在外網之中,不過要是你有把握做好防護或資料不是很重要那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對於OMVNAS相關的軟硬體大多數會被應用在資料分享或資料備份,所以本篇將介紹如何使用SMB(cifs)來做資料的分享或備份應用。

SMB(cifs)是公司最常使用的區網分享方式,尤其搭配ADActive Directory)管理非常方便,但OMV預設跟外掛都沒有AD,只能使用lDAP,不過還是有辦法AD,後續有機會在介紹。

這裡我將分3個部份來說明,(1)硬碟準備設定。(2)權限設定與服務啟動。(3)使用端連線設定。

1)硬碟準備設定

在完成安裝並且修改好密碼跟使用https連線後,首先先確定硬碟都有確實裝上去並且被偵測到,點選Storage=>disks

OMV Disk頁面

如上圖所示只有一個硬碟被偵測到,通常如果不是熱插拔,應該要偵測到,沒偵測到請確認一下硬碟有無正確裝上或硬碟是否已經損壞,如果是使用熱插拔的方式安裝,則按一下scan重新掃描一次應該就偵測的到才對。

使用WIPE抹除硬碟資料

 

選擇抹除方式, 通常都使用quick
抹除完成

如果硬碟裡面還有舊資料可以使用wipe做資料清除,有2種抹除方式,secure跟quick,通常會使用quick會快很多,secure會等超久。

Raid設定頁面

如果你有多個硬要做Raid,你會使用到Storage=>raid Management這個功能,什麼是Raid呢?大概簡單說明一下,Raid中文翻譯為容錯式磁碟陣列(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通常使用Raid會有以下幾個目的,
1)避免資料因為硬碟損壞而不見
2)提昇讀取或寫入速度
3)增加可存用空間。

而現在常用的Raid技術有Raid0,1,5,6,10,01等等,可依不同需求設定,我最常使用到的是Raid56,有時候用到Raid 1Raid 0就更少,1001就沒有使用過,這個有機會再介紹。

**補充:有時候會出現在Disks看得到硬碟但是在Raid Mamagement新增時卻沒有看到,請在disks中使用wipe來清除硬舊資料後就可以在Raid Mamagement中看到。**

 

OMV如果是用虛擬機建立,因為我host會做RaidOMV就不需要再做一次Raid,多做這樣只會讓效能變低,但是如果虛擬機是串接實體沒做Raid的硬碟或OMV是安裝在實體機之上,檔案要是有重要還是要做Raid會比較保險,但千萬不要使用Raid0

選擇各式化硬碟跟檔案格式
警告資料將移除並確認
格式化過程
掛載剛剛格式化的硬碟
已經掛載完成

接下來你要到storage=>file system碟格式化,完成後要在執行mount(掛載)的工作,這樣硬碟的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2)權限設定與服務啟動

設定分享資料夾
Privileges權限設定
ACL特殊權限設定

接下來我們要先設定共用資料夾,先連到Access Right Management=>Shared folders,如上圖所示輸入名稱,使用那一個硬碟空間跟資料夾起始位置等等,完成後儲存,

如果你已經設定了使用者或群組,你可以在這裡使用Privileges做權限設定,

如果權限的設定方式比較複雜ACL,不過不建議初學者使用,不會用可能會弄很久。

使用者新增設定
群組新增設定
群組權限設定

接下來設定使用者及群組權限,先到Access right management=>user新增使用者,設定名稱、備註、電子郵件、密碼、能不能使用shell(我是都不使用所以選/bin/false)跟使用者能不能修改自己帳戶等等,完成後儲存。

完成後會看到剛剛新增的使用者,如果相同權限的使用者太多可以先設定群組,在將使用者加入群組就可以,不用每個使用者都設定權限。

shared folder的權限設定

把權限設定好後再到Access Right Management=>Shared folders點一下share看看Privileges權限設定,會看到剛剛群組的設定已經完成,雖然使用者沒有打勾,但因為他是testg群組裡面的使用者,所以他也會有權限。

最後再到services=>SMB/CIFS開啟服務即可,

SMB啟用設定
SMB套用資料夾設定

settings開啟SMB/CIFS後再點shares將剛剛新增的資料夾掛載到SMB/CIFS服務中,完成後可以開始設定使用端設備(手機或電腦)

3)使用端連線設定

Windows:我習慣會先測試使用電腦本機或檔案總管上方的路徑覽輸入Nas分享的ip跟分享的資料夾名稱(//ip/資料夾名稱)看能不能正常登入,可以後我就會開始設定自動登入

試著使用路徑欄輸入OMV資料看能不能連上
連上後畫面,可以試著新增資料

 

使用連線網路磁碟機設定
輸入路徑、帳號跟名稱
完成可以在本機看到磁碟機

檔案總管=>本機 的頁面點擊上方的電腦,然後點擊連線網路磁碟機,選擇要掛載的地方,跟OMV分享資料夾的位置(//ip/資料夾名稱),如果不要重開機就在輸入帳號密碼記得取消勾選登入時重新連線

要注意如果電腦連不到OMV的分享資料夾,請先確認OMV的防火牆有沒有開啟udp:137,138 tcp:139,445(沒有windows電腦可不開445)這4個埠位供連線使用。

 

Linux:這裡使用ubuntu20.04 MATE的電腦做說明,操作前請先確認有安裝smbclient,沒有的話請使用apt install smbclient完成安裝,

使用路徑欄設定
完成後可以看到go to 字樣變成location

安裝好後打開資料夾(caja),點上方鉛筆後會出現路徑欄,輸入smb://ip/分享資料夾名稱 輸入帳號密碼後就可以登入。

在/etc/fstab加入一行指令
完成後使用mount -a可以看到桌面多出一個資料夾

如果要將遠端的資料夾掛載到本機的資料夾,則需要進入/etc/fstab這個文件檔加入指令,在終端機模式輸入vi /etc/fstab 進入後在末端加入

(來源路徑) (掛載地方) cifs defaults,uid=(本地使用者權限),gid=(本地群組權限),username=(帳號),password=(密碼),iocharset=utf8 0 0

的指令,完成後用:wq儲存離開,在使用mount -a載入剛剛設定,如無出現錯誤就會在桌面看到新的掛載資料夾出現。

Android:google play商店有一個app file manager +我覺得還滿好用的,推薦給大家(連結)。

選擇遠端
選擇新增遠端位置
選擇SMB
輸入路徑、帳號跟密碼
完成後畫面

安裝完後使用還滿簡單,進入APP後點選遠端=>新增遠端裝置=>SMB=>輸入路徑、帳號跟密碼就完成了。

這樣就可以很方便做資料的傳輸了,裡面還有webDAV搭配nextcloud也超好用,不過不在這裡說明。

選擇+號
選擇SMB
輸入路徑、帳號跟密碼
新增完成

Iphone:App store 安裝ES文件瀏覽器(連結),安裝後進入APP+=>SMB=>輸入路徑帳號跟密碼=>點右上角連線完成。

以上已經將OMV如何設定分享資料跟電腦還有手機如何跟OMV做連線的方式介紹過一遍,如果有興趣在跟著設定使用看看,如果有問題或想法歡迎下方留言交流喔^^

謝謝分享
Ron

Ron

喜歡固定但多變的生活模式,喜歡思考跟分享生活點滴,歡迎隨時找我聊聊喔!!關於作者

3 thoughts on “OpenMediaVault區網資料分享設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Back to Top